近日,“從明年起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再度引起人們關注。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自明年1月1日起,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餐飲打包外賣服務以及各類展會活動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
自塑料發明以來,塑料制品的使用日益廣泛,給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方便。但污染問題也日趨嚴峻。塑料制品的危害眾所周知,我國從2008年6月就開始施行“限塑令”,就是對這種危害的遏制。如何尋找環境保護與生活便利的平衡點,成為全社會面臨的共同話題。
今年以來,國家和地方均出臺了一攬子新政。首先是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被譽為2008年“限塑令”的升級版,明確提出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時間表;隨后,國家發改委又出臺了《禁止、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的塑料制品目錄(征求意見稿)》。短短半年內,多部門2次出臺規定,展現了國家治理“白色污染”的決定和信心,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近日,國家9部門又聯合發布《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對“限塑”提出了更明確目標,對禁限管理的細化標準進行了更詳細的界定。此次發布的《通知》,是對“限塑令”的加碼升級,將其稱為“禁塑令”也不為過。如今的“禁塑令”,是限塑令的一種延伸,也是一種精細化的環保治理體現。
為落實“新版限塑令”,浙江、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等地也結合實際發布了落實有關工作的實施辦法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山東省,明確該省全面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時間表”;北京市從5月1日起,開展為期3個月的塑料袋專項整治行動;海南省明確4月至11月將分步驟、分階段組織重點行業和場所率先開展“禁塑”試點工作,為12月起正式全面“禁塑”的實施打好基礎。
禁塑條令發布以來,社會各界高度重視,各項工作井然開展,取得了良好開局,一些地方和企業已經行動起來。在垃圾分類試點城市,把垃圾分類與“禁塑”結合起來。山西省在6月出臺了實施辦法,明確今年底太原建成區商超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而在6月30日麥當勞中國宣布,即日起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近千家餐廳將率先停用塑料吸管,還有很多企業也在跟進。在全面“禁塑”的同時,要創新商業模式,建立科學合理的分類回收體系,從源頭上堵住污染。
我國的“限塑令”已經走過12個年頭,禁止進口包括廢塑料等多種固體廢物的“洋垃圾”禁令實行也超過2年。如今,隨身攜帶環保袋的人越來越多,商品過度包裝越來越少。但白色垃圾并沒有離我們遠去。雖然此前對于塑料制品采取了相關限制措施,但所取得的整體效果不佳。令人擔憂的是,“限塑令”實施后的數年也是我國網購快遞業發展的一個高峰,這使“白色污染”加劇,也促使“禁塑”必須提速。
環保事業從來不是孤立存在的,禁塑也不是一禁了之,需要積極應對。讓“禁塑”措施落到實處,應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去謀劃,積極研究開發替塑料代產品,引導企業、個人提升環保觀念,以創新手段強化責任落實,通過思想教育和環保宣傳來提升社會認可和環保認同。
“限塑”變“禁塑”,是倡導綠色消費方式,聚焦綠色發展理念,有助于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必由之路。雖然我國相繼出臺了塑料管理的政策法規,但相關制度措施仍有待進一步加強,需要從源頭控制、過程使用等多個環節完善,只有各部門齊心勠力、各司其責,才能合力推進精細化環保治理。